海湾战争结果震惊世界,邓小平为何淡定?他布局30年后人们才看懂

2023-07-11 09:42:10

网络投票

一、海湾战争结果震惊世界,邓小平却泰然自若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展开“沙漠风暴”行动,联军每日出动2000-3000架次先进战机,对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和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展开猛烈轰炸。

当时,中国代表作为观察员之一全程目睹了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的行动,对美军所展示的全新的战争形态和战争技术大感震撼。

原来“信息化战争”已经发展到了这个水平!

当年的伊拉克一度号称自己是“世界第四”的军事强国,拥有一支经受了长达8年残酷的两伊战争考验,兵力多达近百万人,装备大批苏制武器的强大军队,却在短短38天的战争中土崩瓦解。

战争的结果是:伊拉克军队付出了伤亡10万余人,被俘8.6万余人,损失3800多辆坦克,1400多辆装甲车,近3000门大炮,300多架飞机的惨重代价,最终只给多国部队造成了4200多人的伤亡,而其中美军的死亡人数只有区区的148人。

虽说美国当时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伊拉克是“世界第四”,但“第一”和“第四”之间的差距竟达25倍之多,这不能不令人大跌眼镜。

海湾战争中美军飞机完全统治天空

回看过去20年的历史,海湾战争的结果怎么能不让人震惊呢?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是超级大国在世界上黯然失色的时期:70年代中叶,美国在侵略越南战争中遭遇惨败,不得不黯然退出。

80年代中叶,苏联在侵略阿富汗战争中同样损兵折将,一筹莫展,最终也只得草草收兵。

谁也没想到,只不过短短十余年间,美国的军事力量竟然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战前各方猜测的“美军再次陷入越战泥潭”的结局完全破灭了。

海湾战争提醒了全世界:无论什么时候军事技术对战争的胜负都发挥决定性作用,战争靠谋略、靠战士和指挥员的英勇顽强,更要靠装备、靠后勤保障。

对于新中国的决策者而言,这一战的结果足以令人陷入长久的沉默。

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打赢了,抗美援越我们也打赢了,但你过去能打赢美帝国主义不代表现在能打赢,现在能打赢也不能保证未来能打赢。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坦克兵向志愿军投降

以前我们总想着靠规模打赢战争,也即是钢铁洪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但伊拉克的惨败让国人如梦初醒。

现实问题是任你再勇敢,人家已经研发了超视距作战的技术,导弹和炸弹在你打到他之前就把你消灭了,你却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不又回到了鸦片战争的年代吗?我们的大炮打不倒英国人的军舰,但英国人的大炮却照样砸到我们头上。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从近代以来被列强侵略、殖民、剥削、压迫的痛苦中得到的惨痛教训。

就在海湾战争以美国大胜而告终的1991年2月,邓小平正在上海视察。

他必然感受到了海湾战争的冲击,但他丝毫没有表示出诧异或担心,甚至在公开场合都没有提到这件事。

1991年1月,邓小平在上海视察

在与上海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谈话时,他提出了三个“一点”:抓紧开发浦东,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他可以笃定地判断,世界格局已经处在剧变之中,眼下中国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海湾战争结束后10个月的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二、加强国防还是改善民生,这是一个令人痛苦的选择题

可以说,邓小平最熟悉的就是军事斗争,他曾经不止一次对别人说:“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

从1929年受党中央委托与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人共同发动百色起义开始,邓小平在革命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整整走过了20年的人生历程。

1948年11月,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的任命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1949年2月又担任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

不到三年时间,他和刘伯承司令员就指挥几十万大军从祖国的黄海之滨一直打到喜马拉雅山麓、雅鲁藏布江边。

解放战争后期的刘伯承与邓小平

1970年代末期,那些经历过二战残酷岁月的西方政治家们,比如艾森豪威尔、丘吉尔、戴高乐将军、赫鲁晓夫等人都已经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和同时期的里根、戈尔巴乔夫、撒切尔夫人这一代基本上是二战以后才成长起来的政治家相比,真正见识过尸山血海、枪林弹雨的邓小平所具备的胆识魄力跟他们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那一代指挥千军万马打过仗的领袖人物,说话行事中自带一种有如实体的威慑力。

1979年2月19日,邓小平决策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果这场只用了16天的战争让苏联露出了疲惫虚弱的原型。

以解放军的兵力和装备优势而言,打胜仗不是大问题,难的是既要在军事上打胜仗,又要在政治上、外交上打胜仗。

从外交上看,解放军打到距离河内130公里就撤军,没占越南一寸土地,这属于“我明明可以打死你,但我只扇了你两耳光”,点到即止,赢得了国际舆论上的主动权。

从军事上看,解放军见好就收,避免深入越境、大军劳师远征给后勤造成巨大负担,同时也避免了战争久拖不决打成苏联的阿富汗模式。更重要的是不给苏联出兵支援越南的借口,消除了中国两线作战的可能。

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攻占谅山

从政治上看,收获更是巨大。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既粉碎了越南在中国南面整合老挝、柬埔寨,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野心,也迫使苏联在中南半岛的战略方向上逐渐让步,同时也巩固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为十年的“蜜月期”打开了大门。

邓小平是个军事家,但更是高明的政治家,他深知打仗绝非打打杀杀那么简单,而是要争取枪炮之外更大的利益。

中国从1960年以来持续了近20年的全民备战状态,到此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

想当年,在毛主席“要准备打仗”的号召下,六亿多中国人民人人耳熟能详的是“三打三防”,所谓“三打”即打坦克、打飞机、打伞兵,“三防”即防核、防化、防生物武器。

而如今,中国已站在了重要的战略决策分叉口:是继续加强国防,还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邓小平考虑再三的决策是:国防建设要让位给经济发展。

1980年7月邓小平在武钢视察

只因中国在1970年代末拥有了一个间不容发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上看: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在共同的战略利益基础上,两国关系越走越近,并开始了各个层次的合作。

整个70年代,苏联在非洲三国和美国积极争夺霸权,在亚洲与中国关系紧张,又支持越南称霸,同时还入侵阿富汗,相当于同时卷入了6场地区性战争。

由于长期对外用兵和向越南等盟友提供援助,苏政府早已入不敷出,更无力同时与美国和中国两个大国交恶,从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开始,苏联方面对中国的态度逐渐缓和下来。

这使得中国周边的地缘战略态势得到很大改善。

但另一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账面上虽有400多万军队,数量庞大的坦克和大炮,但常规军事装备仍均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这十几年来在装备发展上欠了很大一笔账。

主战坦克方面,解放军装备的最强大的坦克还是仿制苏式T-54坦克的59式,落后当时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苏联的T-80主战坦克整整一代半。

59式坦克成了解放军的老台柱

59式坦克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机动性很差,无法适应解放军大纵深穿插迂回的需要,而真正能跟上部队的62式轻型坦克又因为防护差、视野差在实战中损失惨重。

62式坦克最尴尬的是观测范围有限,实战时还需要步兵坐在坦克上充当外眼,因此我步兵就成了越军狙击手的“活靶子”,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大型作战舰艇方面,人民海军虽然拥有大量舰船,但设计老旧,技术落后,火力差,吨位低,1980年的总吨位仅有16.8万吨,不到美国海军的20分之一。

1980年代,美国海军已经服役数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装备“宙斯盾作战系统”和“垂直发射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也已开始服役。

而人民海军则长期依靠从苏联进口的第一代“四大金刚”撑场面,国产051大型驱逐舰虽然在1971年下水,但由于种种技术原因导致雷达都未能配齐,这样的战舰实际上是没有战斗力的。

1986年,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率领舰队访问青岛,在登上051型驱逐舰参观后轻蔑地说:“这是我这辈子见过保存最好的古董!”

中国海军051Z型驱逐舰“合肥”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临沂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