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 09:40:02
1943年,日伪军正要搜查一名女乞丐,却因受不了她身上的臭味,直接放行。但伪军怎么也想不到,那可是一条“大鱼”。这天,女乞丐排在进城的长队里,眼看快轮到自己了,她轻拉几缕发丝遮挡着右边面部,然后整了整补满补丁的上衣,眯着眼,一瘸一拐地往前移动。
“站住,说你呢!”突然被叫住,乞丐不由一惊。
“怎么三番五次见你进城,干什么的?”一个日伪军厉声问道。
“太君,还能干什么,我们这些讨饭的,还不是为了一口饭吃。”女乞丐诺诺地回答。
“把篮子放下,转过身去接受检查,”日伪军命令道。
女乞丐轻轻放下篮子,怯怯地举起双手接受全身检查。
伪军把篮子里的东西倒了一地,一个破碗,一双老旧的筷子,一个破旧的针线盒,别无它物。
一无所获的伪军还不死心,命令道:“把衣服也脱了!”
女乞丐颤微微地一件一件往下脱,越往里脱臭味越大,伪军不由捂着鼻子。只剩内衣了,味道更大了。
伪军气急败坏地吼道:“快滚!臭死了!”女乞丐赶紧道谢:“谢太君!”然后慌忙捡起自己的东西,不慌不忙地跟着人群过了城门。
其实,这名“女乞丐”并非乞丐,而是我方的情报人员朱文起。
朱文起,1905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她记事起,就跟着爸妈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乞讨生活。
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总算不愁吃喝,不用再过要饭的日子了。
本以为这就是她的一生。
突然有一天,来串门的侄子走到她跟前前前后后转了几圈,说道:“婶子,现在是抗战时期,敌人对我们老百姓无恶不作,婶子不想为国家出点力吗?”
朱文起边洗菜边摇摇头说:“你可别开玩笑了,我一个要饭出身的女人,能干什么?”
不想侄子却拍手叫好:“就是看重了婶子的身份呀,乞丐怎么了,刚好以此作掩护,为我军送送情报,可以不?”
“真的,我真的可以吗?”朱文起激动起来。
“嗯,我相信婶子一定可以。”侄子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就这样,朱文起利用自己多年的乞讨经验,从居家小妇人一下子成为我军的地下工作者,多次为我军传递情报,从来没有失过手。
其实,这天出门前她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
她发现这几天戒备很严,就将情报转移到更隐秘的地方,不在篮子里,更不在针线盒内,而是缝在了贴身的内衬里。为了防止特殊情况,还特意把衣服弄得臭臭的。
虽然伪军有所怀疑,但朱文起凭着自己的机智,成功脱险,又一次安全地把情报送到我方手中。
英雄来自人民,人民也是英雄。
朱文起,虽然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却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甘愿为我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太平盛世来之不易,让我们珍惜当下,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