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21:18:18
创金合信皮劲松在节目上表示,现在机构持有医药占比是5年低位,现在这个位置可能会有波动,但是风险肯定已经释放得比较充分了,后续大家可以更乐观一点。
以下为文字精华:
提问:大家对生命健康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永远存在着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这也是构成了我们投资医药行业的长期逻辑。回归到的A股,从2021年年终,医药板块跌了不少,请您回顾一下就过去一年医药板块的情况?
皮劲松:去年年终,医药行情见顶后,就到现在基本上调整了一年。总体看去年年终的时候首先是大盘调整,然后又伴随医药行业出台集采的政策。当时大家预计化学发光耗材的集采没有这么快,但忽然就试点了,市场开始担心政策会不会更加严厉。
然后后面又伴随教育行业的整改,大家也担心是不是会扩散到医药行业,反正医药里面特别是偏消费的医疗服务都担心都会受到受到政策的严厉管控,所以导致市场情绪比较悲观。
然后看估值的回调,客观上去年医药板块整体估值确实比较高,加上政策的冲击,去年板块的调整幅度就比较大。
然后今年医药板块的行情也不太好。今年年初,首先是大盘的调整,后面又遇到了这种一级市场融资困难,然后一些国产畅销出海也遇到问题。后面的反弹也没怎么跟上,就6月底有一波反弹,到现在又跌回去了。
但是从现在这个情况来看,今年倒没有什么政策负面,本质上还是行业的比较优势,可能其他板块的景气度高一点,在存量博弈的市场里面,可能不占优势了,也有点非理性的情况。
提问:6月份医药涨了一波,但是后面又沉寂了,您觉得医药板块下半年有没有机会?
皮劲松:6月份上涨更多还是跟涨的情况,其他板块都涨了,到最后医药板块有一波反弹,最近不是又跌回去了,基本跌到6月份差不多位置。
整体现在整个医药板块估值也就25倍左右,估值比较低,但是看各个细分板块的话,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的绝对估值还是高一点,但是相对它们以前的位置调整幅度还是较大的。
然后从基本面方面看,因为疫情的原因,跟非紧急医疗相关的一些领域,包括非紧急医疗服务和药品,还有一些可延期的手术等等,业绩基本受到影响,但影响大概就几个月,后续公司业绩是可以补回来的。所以整体看,行业的业绩不是大问题,基本面还比较健康。
从机构的持仓看,现在机构持有医药的占比应该是最近5年低位。现在这个位置可能会有波动,但是风险肯定已经释放得比较充分了,后续大家可以更乐观一点。
提问:细分领域的估值如何看?像CXO、中药等等的估值如何理解?
皮劲松:现在估值比较高的可能是医疗服务,可能是七八十倍,CXO大概是四五十倍。医疗器械差别比较大,因为细分领域比较多,像制药装备比较便宜,可能十几倍到二十几倍,体外诊断也比较便宜,高质耗材里面有一些植入器械,估值可能在五十至八十倍都有。
而像医疗设备大概三四十倍,中药的话可能估值会更便宜一点,虽然今年因为市场相对偏爱低估值风格,所以中药年内表现比较好。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网